2024-05-19 星期日 
  您的位置  首页 >> 电梯常识 >> >> 正文
无机房电梯救援装置的操作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4年3月29日 | 浏览536 次] 字体:[ ]

无机房电梯近几年发展迅速,各电梯生产厂家相继推出自己的产品。据了解目前国内生

产无机房电梯最高速度已可达2.5m/s,提升高度可达70m。而最大额定载重量已达1600kg

这主要得益于电梯关键部件的发展和各种电梯配套新型部件的研究开发。无机房电梯逐渐趋

于成熟。但随着电梯标准的完善、发展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无机房电梯如何满足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个别条款的要求,则有待于与同行们探讨。

GB7588-2003 12.5.1 条规定:“如果向上移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所需要的操作力

不大于400N,电梯驱动主机应装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便借用平滑且无辐条的盘车手轮

能将轿厢移动到一个层站”。同时12.5.2 条又规定:“如果12.5.1 规定的力大于400N,机房内应设置一个符合14.2.1.4 规定的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上述2 条规定是针对有机房电梯紧急情况下电动、手动移动轿厢相应的要求。而对于无机房电梯,由于其自身结构与有机房电梯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出现紧急情况时,具体操作的难度很大。如何安全、方便地进行紧急操作是决定无机房电梯可行性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情况下紧急操作大致分为2 种:一种是紧急电动运行;另一种是特殊情况下的手动紧急操作。

1 紧急电动运行操作

无机房电梯紧急电动运行各生产厂家基本上采用蓄电池应急供电。利用控制按钮将轿厢

提起,待轿厢上升到平层区,控制柜内显示灯亮时方可开门等技术措施。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针对上述控制结构,我们发现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 蓄电池无电。维修人员不能定期充电。在主电路断电情况下即使拉开抱闸也无

法正常使轿厢运行至平层区。

2) 蓄电池电解液泄漏。备用蓄电池形同虚设不能使用。

3) 没有平层观察窗。不易判断是否平层,不能直观观察轿厢位置。

4) 轿厢到达平层区指示不亮。一般是控制柜内显示平层指示灯坏。

以上紧急电动运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是电梯生产厂家及维修单位在生产制造、安装

时的疏忽及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只要制定一套针对无机房电梯紧急电

动运行特点的规章制度(如定期检查备用蓄电池是否有电,开闸拉线是否过松、过紧,平层

指示灯是否有效等等),加强管理,提高维修人员维修技术和责任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解

决上述问题。

2 特殊情况下手动救援装置的结构及使用

近几年,随着无机房电梯生产厂家的不断增多及安装使用数量的迅猛增加,无机房电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有发生下述问题。

1) 电梯运行中突然断电,且紧急电动运行装置也因各种原因没电。轿厢制停在中间层,无法动作。

2) 电梯意外故障、轿厢冲顶后断电,紧急电动运行装置也因各种原因没电。致使轿厢不能就近平层或是将轿厢拉至顶层平层区。

3) 电梯意外故障,轿厢冲顶后反弹使安全钳动作,致使轿厢制停在导轨上。造成轿厢往上无空间,向下无法运行的状况(此问题只是个别现象,本文不予探讨)。对于无机房电梯手动救援装置,由于该产品国家目前暂无统一标准规定,有时会因设计或维修、保养人员的疏忽使其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各电梯生产厂家针对无机房电梯手动紧急操作的装置也是各有特色,且有专利权。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因在国标规定中现在没有针对无机房电梯手动盘车操作的明确要求,而在实际运行中又时有发生困人、冲顶无法救援现象。因此我们凡是遇到无机房电梯检测均要求准备手动盘车装置或措施,以达到遇有特殊情况能够及时解救被困人员。从而达到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的目的。然而在目前生产无机房电梯的厂家中,有些产品根本就没有此类装置。

3 部分手动救援装置分析

下面针对有关生产厂家无机房电梯的手动救援装置进行分析。希望与同行们探讨,也希望能够引起生产厂家的注意,即如何针对无机房电梯手动救援装置进行改进、完善和提高。

31 通力公司无机房电梯

通力无机房电梯是国内生产较早的厂家之一。相对而言,在设计生产、技术上比较完善。其中手动紧急救援装置为下压棘轮式(见图1)。即若发生冲顶、断电等情况,可在底坑分别将夹板固定在对重侧导轨及曳引绳上,利用机械装置及提升带将对重拉起,以达到使轿厢下降,直至可进入开门区,再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我们发现往往是几台设备只备1 套该装置或是根本没有配给使用方这套装置。我们认为:既然是电梯整体附件,就应该每台配备1 套或1 幢楼中的几台电梯至少配1 套,以备应急之用。

 

32 迅达公司无机房电梯

迅达无机房电梯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其手动紧急救援装置中(见图2),我们认为应首先对土建施工有一定要求,因其地环结构是埋装在底坑地面之下,其抗拉强度是否满足电梯最大下拉力的要求,这一点在其产品介绍以及安装规程上均无具体要求说明,其拉簧则与地环及机械结构相连接。操作轿厢下降为四连杆下压式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维修人员首先拆卸对重块若干,再进行下拉轿厢,但应拆卸多少重量(块)才能动作没有具体要求。而此结构一人操作能否保持持久下压力不太清楚,且因轿厢位置问题,有时需要往上端移动夹绳器。在实际检测中,我们认为此结构比较实用,但操作起来较复杂。

 

33 蒂森公司无机房电梯

蒂森无机房电梯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与有机房电梯相似(见图3),主机设在底坑,但在其盘车处的空间太小,在开闸结构上因用手操作力不够打开抱闸。只能用铜丝(或铁丝)连接开闸处两端,实际救援中维修人员站在上面用脚踩铜丝(或铁丝),利用身体自重将抱闸打开,然后须2 人盘车,而此时在狭小的底坑盘车根本没有可能3 人同时操作,并且其所用铜丝(或铁丝)的抗拉强

度是否合格?在救援开闸过程中,一旦铜丝(铁丝)开扣或折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34 三菱公司无机房电梯

三菱无机房电梯手动紧急救援装置较为简单(见图4),利用无机房专用悬挂链(补偿链)在轿厢侧悬挂砝码的方法将轿厢向下拉。但在实际检测中我们发现,其备用的砝码不统一。我们知道因额定载重量不同,轿内装修不同,使其轿厢自重也不同,若额定载重量一样的话,那准备砝码的重量(块数)应该不一样,且应用标重。(实际1 块砝码为10kg)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电梯额定载荷一样,但实际砝码准备有5 块、7 块的。S 钩也不完全配套,维修人员知道如何利用S 钩上砝码,但加多少块(kg)却没一个具体数量。按照平衡对重公式W=G+kQ 来计算,若将轿厢下拉(指冲顶后救援),如何使轿厢侧加砝码的重量大于对重侧实际重量,使用多少S 钩?加多少块(kg)砝码才能使轿厢下移?加砝码的维修人员身高是否够着最后几块砝码?若够不着如何解决?此外S 钩两端没有防脱钩安全措施,又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此装置,因此维修人员的安全有没有保障?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35 日立公司无机房电梯

日立无机房电梯近两年开始生产,主机结构在底坑,抱闸开关也在底坑。其手动盘车操作方式为抱闸打开后,用人力直接下拉曳引绳,使轿厢下移直至可打开层轿门。此办法因1人操作无持久力,至少需由2 人以上配合,但右配合不好有使轿厢上移或下滑的可能,此方向虽然简单易行,但在开闸情况下,如何保持下拉持久力?保证轿厢不随意上下滑动,而将轿厢移至可开门状态,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 结语

根据以上几家生产厂产品及其他一些品牌电梯,我们认为目前无机房电梯手动紧急救援装置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有的产品手动救援装置只能够利用力放大机构使轿厢向下运动,而不能向上运动。

2) 底坑没有手动紧急盘车救援装置的操作说明及安全注意事项。

3) 开闸盘车辅助工具不齐全,就是在日常检验时也是缺少应备的备件,只是临时找工具。

4) 盘车工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为圆盘式,目前没有统一规定。

5) 维修人员对手动紧急救援装置结构安装、使用不熟悉。

6) 生产厂家供货不齐,有的生产厂家根本就没有或不供给,只有使用单位要求才补齐。

7) 有的品牌电梯根本没有手动紧急救援操作装置,只是依赖于紧急电动运行机构,那么,一旦紧急电梯救援装置失效而轿厢已冲顶,该如何解救?

8) 无机房手动紧急救援即使有其装置,有的产品也需要维修人员在顶层与底坑之间密切配合方能解困(多数产品开闸在顶层控制柜内),问题是维修人员之间如何联系开闸与否?有没有通信设备(如对讲机),若是用手机,谁能保证手机电量不缺或信号不受阻呢?

9) 无机房电梯手动紧急操作装置是在底坑内使用,万一发生开闸失效,(因拉线太松、过紧或拉线折断)制动器抱闸失灵使轿厢直接冲向底坑,那维修人员的安全应怎样保证?

 

综上所述,无机房电梯既可减少利用空间,又能节约建筑材料,也是目前电梯生产的发展方向。随着无机房电梯的逐年增多,如何尽快完善、制定出关于无机房电梯的国家标准和检验规程是当前我们检测工作中的一个大问题。同时也希望有关生产厂家、电梯维修、保养公司能够发挥其产品优势,技术之长,尽快将紧急电动救援、紧急手动救援装置使用、维护及维修周期等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对无机房电梯手动紧急救援装置进行标准化,以达到完善及统一。




责任编辑:锐通电梯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